【人物】吴宓——中国比较文学之父


  • 2020
  • 11/21
  • 23:28
  • 学生活动

  • 5460
  • 浏览量

吴宓(1894年8月20日—1978年1月17日),字雨僧、玉衡,笔名余生,陕西省泾阳县人,出自吴家西院,中国现代著名西洋文学家、国学大师、诗人。清华大学国学院创办人之一,被称为中国比较文学之父。吴宓与陈寅恪、汤用彤并称“哈佛三杰”。著作有《吴宓诗集》《文学与人生》《吴宓日记》等。



吴宓在中国开创了世界文学和比较文学的研究,把比较文学引入中国学术领域,曾发表了《新文化运动》和《中国之新旧事物》等多篇重要的比较文学论文,为比较文学学科的建立打下了牢固的基础。吴宓还是我国比较文学的先驱,他不仅是我国第一个系统学习比较文学的学者,而且是在高等学校开设比较文学课程和运用其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国文学的第一人。



吴宓参与创办清华国学研究院。1925年初,清华学校欲设立国学研究院,在校长曹云祥主持下,由国学研究院主任吴宓出面,先后聘请了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陈寅恪、李济为教授,这就是后来名动天下、流传久远的“五星聚奎”。当年,清华国学研究院正是由于拥有他们,创办后,开创出一股研究国学的新风气,桃李门生、私淑弟子遍充几代中国国学界,成为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一个奇迹。


吴宓还是一位很有建树的红学大师。早年潜心研究《红楼梦》,留美期间,即在《民心周报》发表了《(红楼梦)新谈》,这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最早评论《红楼梦》的论文。在红学研究方面,吴宓先生著述颇丰,曾用中、英文发表过《<红楼梦>新谈》《石头记评赞》《<红楼梦>之文学价值》《<红楼梦>与世界文学》《<红楼梦>之人物典型》等极有见地的文学论著,对推动我国和国际红学的发展研究起了巨大的作用。



吴宓终生从教,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在近半个世纪的教学生涯中,曾经培养出大批学有所成的知名文学家、语言学家、哲学家以及外国文学的研究和翻译人才。当代著名学者钱钟书、曹禺、赵瑞蕻、季羡林等人,都出自他的门下或受到他的教诲。



吴宓注重身教,从小事做起,与学生的关系十分融洽。关心学生和他人,生活简朴、乐于助人。对学生经济上的求助,他有求必应。他是一个十分重情讲义的人。他说:“一个有道德的人应该随时随地想到如何给别人以便利而不给别人添麻烦”。自云:“宓就是乐于助人,并无其他目的,亦不望人报答。”20世纪30年代,曾被他很器重的一个学生考取美国留学,因遭意外,费用不足,吴宓便倾囊相助300大洋,助其成行,并再三声明,不用偿还。在西南师院的岁月,发工资那天他最忙,忙于填写济助亲友、学生的汇单,自己所剩无几,有时不够,还多次向邻居借钱。


吴宓在生活上自律俭朴,不嗜烟酒,粗茶淡饭。讲课笔记及几十年的日记本,大多是写在捡来的烟盒上,一顶蚊帐自1938年用到“文革”后退休,几近40年。1943年他离开昆明,一条毛毯还是早年在美国的友人送的,灰布长衫褪色泛白,磨损极重,几个布纽襻都快掉了,是他人在车站帮助他缝合的。


可惜的是“文革”中他饱受折磨,晚景凄凉,于1978年1月17日病逝。


人物评价


钱钟书在书中这样描述吴宓:“他不断地鞭挞自己,当众洗脏衣服。”“他实际上又是一位‘玩火’的人,像他这种人,是伟人,也是傻瓜。”


清华教授温源宁:他的脸就像一幅讽刺画,脑袋像一颗炸弹,非常具有爆发性。面容瘦黄,颧骨高起,胡须几乎随时有蔓延全局的趋势,但是,每天早上刮得整整齐齐。最有特点的是他的一对亮晶晶的眼睛,就像两粒发烫放光的煤炭。他,对于自己的学问是有相当的抱负的,而他的心灵却永远是不安的,不是在惆怅叹息,便是在发奋著作。


(best365体育官网入口平台 新闻中心供稿 文/周楠 信懿轩 周凡卜 编辑/徐敏芳)



CONTENT END

  • 学子风采
  • 学生活动
  • 学子风采
  • 地址:海南省三亚市吉阳区学院路191号 网站: www.hnpousuijicj.com
  • best365体育官网入口平台-Platinum China No.1 版权所有
  • Copyright © 2024 University Of Sanya. All Rights Reserved.
  • Design By Taoyuan
    • USYbest365体育官网入口平台微信公众号

    • USYbest365体育官网入口平台官方抖音号

    • USYbest365体育官网入口平台官网手机版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