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下午3点,best365体育官网入口平台副院长刘兴均教授,在学院书行楼小报告厅进行了“汉语常用单音名词在金文中的构形与构意”专题讲座,该项讲座基于《商周金文名物词分类表》而开展,为刘教授主持立项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商周金文名物词研究”的前期成果。人文学院全体教师听取了本场讲座。
刘教授指出,讲座所涉及到的单音名词大多属于反映具体而特定之物的词,即名物词,但也有少量是人的称谓词。这类词在商周时代是常用的,在今天也仍然常用。刘教授讲座中将此类名物词分为自然和人事两大类。自然类,又分为动物(牲畜、四灵、驯兽、走兽、飞禽、水物、昆虫、灵长类)、植物(草木花卉)、天文(日月星、风云雨)、地理(山河、土田、矿藏),共四大类,其中又有细分。人事类,又分为人体及称谓、居室(宫室、亭郭)、舟车、干戈、鼎彝、器具(家具、农具、文具、刑具),共六大类,其中又有细分。分类细致、严谨。
刘教授在每个词的讲解中,为大家展示了丰富的甲骨文、金文等古文字体,以及相关的古今实物图片,非常直观、形象。讲解细致,深入浅出,集学术性、趣味性于一体,既揭示出商周名物词背后的构形特征以及深刻的文化意蕴,又体现出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思辨精神。如讲到“鹈”这个字时,刘教授指出在金文中就是一只鹈鹕鸟的形象,突出其连着长喙的喉囊,非常适合捕鱼。在水物部分,不同于其他学者将释读为“冉”的观点,刘教授认为是“薧”字,是被剖开并用木棍撑开晾晒的鱼干,而“鱻” 则是新鲜的鱼,众多的鱼放到一起还保持着鱼的形态,故会意为新鲜义,在《周礼》一书中有“鱻”“薧”并举,金文也有《鱻薧觚》、《鱻薧尊》。而吴镇烽《金文集成》释为“冉渔”是欠妥的。在该字的考释中,刘教授体现出自己的独特思考。 在称谓部分,刘教授提出古代“人贵民轻”的思想,因为“民”字从古文字形上看来,是一只被锥形物刺瞎的眼睛,“民”的本义就是奴隶。而在讲到“宝”、“贝”这两个字时,刘教授给出了一张古代琢玉流程图,画面感强,很直观地说明“宝”(繁体作寶)的构形特点,同时指出古代的贝用作货币,是一种等价交换物。
刘教授在讲座中进行了恰当适时的点播,体现出知识的融会贯通。如讲到“麝”字时,刘教授指出 该字指的是雄性脐部有香腺能分泌麝香的一种像鹿的动物,甲骨文中便有该字,从鹿射声,由此说明,甲骨文时代就有形声字了,甲骨文是一种成熟的文字体系。讲座中,刘教授也和大家进行了积极的互动,如借助“丘”的古文字形,指出丘在古代是比山高的,指的是崇山峻岭中两边高中间凹下的地方,而孔子名丘,即是因为其出生时头顶凹下去了。“氏”字古文,从厂,右下是落下的石块,提醒大家不要把左边部分误认为“人”字。
讲座进行了一个多小时,在一阵掌声中结束。冯汝常副院长进行了总结,指出刘教授的讲座将会给钻研不同课程的老师带来启发。刘教授的课题目前正在此基础上有序推进,
而每位听讲座的老师也都受益匪浅,希望有机会再次听取刘教授的精彩讲座!
(图 / 文 周素焕)
CONTENT END